酵素與園藝栽培:促進植株的健康與成長
園藝科學領域,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該領域的突破之一是使用酵素來增強植物健康和生長。在本文中,我們深入探討了酵素/酶的世界,特別關注 Botan Vital,這是一種在業界引起轟動的液體天然酵素製劑。
了解園藝中的酵素/酶
酵素是充當催化劑的生物分子,可加速生物體中的化學反應。在園藝中,酵素在改善植物健康、根部發育和整體生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透過分解有機物、增強養分吸收和減輕植物基質中病原體的風險來實現這一目標。
Botan Vital 是一種液體酵素製劑,可用於改善栽培。
「Botan Vital 的酵素擅長快速分解無機基質中的根部殘留物,」CubicGrow 團隊解釋道。 「這可以防止老根的積累,從而導致腐爛並阻礙植物的健康生長。Botan Vital 中的酶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基質中有害病原體的存在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有助於創造一個更安全、更抗病的環境“對於植物來說。Botan Vital 更進一步,添加了促進根部生長的維生素。這些維生素不僅可以增強根系,還可以提高其從基質中吸收必需營養物質的能力。”
酵素已成為現代園藝的重要工具,具有一系列益處,有助於使植物更健康、更健壯。
FTM (纖維軌道栽培法)之優勢
FTM 纖維軌道栽培法之優勢
1. 使用椰殼纖維條作為栽培介質:椰殼纖維提供根系與有益微生物絕佳的成長環境,椰殼提供潮濕又通風,且能讓根系錨定穩固的條件。椰殼本身又有優越的養分離子交換能力,與抗真蕈類的能力,更有助於植物的發芽及生根。
2. 塑膠軌道夾具:使用軌道夾具可以從下方固定纖維介質條,保證纖維不會散掉,同時又能讓纖維上方保持能被輕鬆分開以方便栽培者播種、移植、扦插、採收,甚至調整作物間距。這種彈性可以讓你栽培櫻桃蘿蔔或蒲公英與其他根莖類作物,未來我們會用同樣的原則與方法來試種馬鈴薯和胡蘿蔔。
3. 作物可隨軌道被輕鬆處理和搬運:設備簡單輕巧,FTM軌道可在不影響系統運作完整性的狀況下被輕鬆拿取到別處繼續生長或販售,作物能隨軌道夾具搬運至採收地點或展售,讓消費者在作物最新鮮且保有最完整風味和營養的狀況下採收享用。
4. 潮汐式水耕栽培法的優勢在於:植物的根系不需要也不適合長期浸泡於水中,植物需要依靠根系來呼吸,根系若沉浸於水中則會削減其呼吸的能力,尤其是在環境溫度較高的時候。間歇週期性的潮汐(淹排or旱澇)交替,使充滿營養的水體和空氣可輪流供給給根系,更有利於根區吸收營養離子。
5. 可以像種植在土壤上一樣直接將種子播在纖維上,無須使用育苗海綿或岩綿另外培苗移植,減少資材開銷。 然後隨著從發芽到茁長各階段依作物需要來疏苗以確保作物有足夠間距。被疏下來的苗可作為幼嫩的疏菜(baby leaf貝比生菜)販售,農夫將可在同樣的生長週期內或能得高的產能和收入。
FTM能大幅提高夏季栽培的產能與效率
a. 軌道間通風良好
b. 不需增加打氣設施
c. 椰殼纖維保水透氣
d. 藻類不易生長於椰纖
e. 解決傳統浮筏和管耕系統面對高溫高濕環境時的葉燒缺鈣與塞根問題
FTM (纖維軌道栽培法)技術
豐沛 纖維軌道栽培法 — Fiber Track Method (FTM)
FTM是豐沛為解決一般水平浮筏式(DWC)和薄膜養液管耕(NFT)系統所共有的問題,如根系易缺氧及堵塞住管道,配置靈活度低等,而研發的水平式栽培方案。
FTM結合了纖維介質和潮汐栽培法原理(flood & drain),以間歇、定時的方式為種植軌道(或水槽)注滿營養液,讓軌道內固定在夾具上的纖維介質充分浸濕保水,然後以虹吸原理或軌道內的底部排水孔讓營養液排回至養液槽或儲水槽,栽培於纖維介質當中的作物根系慢慢吸收利用儲存於介質當中的水分及養分,同時又能獲得充足的氧氣,不易讓藻類及厭氧菌累積,達到最佳的生長環境。
特色:
- 專為潮汐型水耕及魚菜共生系統設計的創新且簡潔的栽培方法-可以像種植在土壤上一樣直接將種子播在纖維上,無須使用育苗海綿或岩綿另外培苗移植,減少資材開銷。 然後隨著從發芽到茁長各階段依作物需要來疏苗以確保作物有足夠間距。被疏下來的苗可作為幼嫩的疏菜(baby leaf貝比生菜)販售,農夫將可在同樣的生長週期內或能得高的產能和收入。
- 使用椰殼纖維條作為栽培介質,增加潮汐式系統的穩定性-椰殼纖維可被自然分解,讓水耕與魚菜共生可被視為對環境更加友善的農法。椰殼纖維提供根系與有益微生物絕佳的成長環境,椰殼提供潮濕又通風,且能讓根系錨定穩固的條件,增加微生物附著表面積200%以上,更加省水省電,並有更高的容錯緩衝能力。
- 塑膠軌道夾具,使作物可隨軌道被輕鬆處理和搬運-使用軌道夾具可以從下方固定纖維介質條,保證纖維不會散掉,同時又能讓纖維上方保持能被輕鬆分開以方便栽培者播種、移植、扦插、採收,甚至調整作物間距。這種彈性可以讓你栽培櫻桃蘿蔔或蒲公英與其他根莖類作物,未來我們會用同樣的原則與方法來試種馬鈴薯和胡蘿蔔。設備簡單輕巧,FTM軌道可在不影響系統運作完整性的狀況下被輕鬆拿取到別處繼續生長或販售,作物能隨軌道夾具搬運至採收地點或展售,讓消費者在作物最新鮮且保有最完整風味和營養的狀況下採收享用。
- 解決傳統浮筏和管耕系統面對高溫高濕環境時的生長障礙-潮汐式水耕栽培法的優勢在於:植物的根系不需要也不適合時時浸泡於水中,植物需要依靠根系來呼吸,根系若沉浸於水中則會削減其呼吸的能力,尤其是在環境溫度較高的時候。間歇週期性的潮汐(淹排or旱澇)交替,使充滿營養的水體和空氣可輪流供給給根系,更有利於根區吸收營養離子。
- 減少農夫的工作量-免去移植和清洗浮板的工作量,同時也增加系統配置與作物選擇的彈性,更方便栽培者執行特定的作物管理,如除蟲、修剪、疏花、葉面施肥等等。
深入了解FTM 系統主要組成部件 Looking Closer:
纖維軌道栽培法FTM(Fiber Track Method)與有潮汐循環的介質床栽培法類似,但載體從較深的栽培容器改成較淺且填滿纖維介質的長型軌道。填充纖維的軌道可以被很容易地操作和搬運,讓整理作物工作更加輕鬆,纖維軌道的重量極為輕巧且系統僅需要淺淺的水便可極有效率的運作。
- U形的軌道以固定栽培介質纖維條-軌道或淺槽的側面或底部可簍空通風,也或者是以其他形式的夾具或配件來固定介質纖維條。在某些情況,也會用夾子或捆帶來確保纖維條被固定在管道當中。
- 數條長形栽培介質纖維條-栽培介質纖維條可採用多種材質製作,如椰殼纖維、岩棉、PP或其他人造合成纖維,前提是該材質的吸水與排水能力足夠,能讓植物充分呼吸。
- 軌道外的續水淺槽或水盤-這些蓄水的淺槽或水盤會與水耕系統的給水與排水管連接以完成養液水體循環。所有組裝材料容易取得,可搭配各種淺槽或容器。
栽種方式:
纖維軌道栽培法FTM(Fiber Track Method)與有潮汐循環的介質床栽培法類似,但載體從較深的栽培容器改成較淺且填滿纖維介質的長型軌道。填充纖維的軌道可以被很容易地操作和搬運,讓整理作物工作更加輕鬆,纖維軌道的重量極為輕巧且系統僅需要淺淺的水便可極有效率的運作。
- 系統淺槽先按照一般的潮汐式系統的方法安裝,留意最好要以高架植床的形式搭建,有獨立的馬達主動供水,若採用高位溢流的方式供水,系統控制與生長效果則較差。
- FTM之軌道夾具和纖維條等重要組件需備足。
- 栽培纖維條的長度與高度需裁切成符合作物種類的需要,一般短期葉菜類所需的纖維條高度約在7~10公分。淺槽的深度則視所需的水位而定,原則上最高水位不高於植物的莖冠部。
- 將裁切好的栽培纖維條填塞進U形軌道夾具中,填塞的寬度應等同於軌道內部的寬度。軌道兩側的固定件或爪狀結構會固定住纖維條的兩側。軌道的尺寸會因作物種類和種植方式而異。
- 填塞好纖維條的軌道會放置在可蓄水的淺槽或水盤上接受潮汐循環的澆灌。使用電子或機械式是定時器來控制供水的時間與頻率,供水停止時,淺槽內多餘的水應排回大儲水槽內,只留有纖維內部保持的適量水分,直至下一次澆灌。
- 水位高度視作物種類和種苗需求而定,營養液的澆灌頻率 可依據氣候、作物種類與生長狀況精準調控。
豐沛垂直水耕栽培管GrowTube優勢
豐沛垂直水耕GrowTube系統可免除水平NFT管耕系統的各種問題
豐沛的垂直水耕栽培管GrowTube是專為垂直安裝型的水耕系統而設計,可配置於許多不同的水耕/氣霧耕/魚菜共生系統中 。基本架構還包含養液儲存槽;養液循環用馬達;配送養液至整座系統的管線、軟管、滴灌頭、噴嘴、水流調節閥等。
-
垂直的水流路徑排除了根系阻擋水流路線的現象(水平NFT管耕常見的麻煩),同時能讓營養液在流過時順帶沖走介質中老化的微生物殘留物,而不會妨礙栽培管其他區域的水流,此設計能確保根區不會形成厭氧區。
-
GrowTube的種植面設計能導引水流並減少營養液的洩漏:內凹的種植口和種植面配合垂直向的導水溝槽與兩側的凸出的防濺保護閘,能夠很好的攔截可能濺出的營養液,並將其導流回栽培管下方的排水管路中,回收給系統重複利用。
-
GrowTube的纖維介質裝載艙設計與介質兩側的通風艙,讓根系能充分呼吸,提供均勻的養分離子交換同時將介質內的厭氧區最小化。不論天氣如何,封閉的管身與通風艙能確保根系能夠維持潮濕狀態、呼吸、養分交換與散熱。此技術能改善了作物在高溫35度和強降雨(颱風)時的生長表現。
-
方便安裝、拆卸與運送。栽培管可連同作物一起被拆下移動至其他地點繼續種植、修剪、採收或展售,只要能持續為管內的作物提供營養液或僅是水,作物便能持續保持鮮活的狀態與完整的營養及口感。不需要額外包裝,消費者能購體驗到站在GrowTube前,從蔓莖上直接現採現吃的樂趣。
-
GrowTubes 使用椰殼纖維作為栽培介質,是天然有機的材質,對於絕大多數作物都是完美的栽培介質,椰殼纖維容易取得、可重複使用多次、可自然分解,對環境友善。
在都市田園的實地測試,豐沛的設計為栽培者帶來許多實際的好處:
-
更好地控制根區的溫度、排水與含氧量-栽培介質左右兩旁的通風艙能讓根系充分呼吸,提供均衡的養分交換率並有效減少栽培介質內的厭氧區。封閉式的設計確保根區保持通風,即使在雨量過多的戶外情況下也能有效率的作用。
-
合適作物:芝麻菜、莧菜、皇宮菜、萵苣、菠菜、空心菜、香草類、花卉等等。
-
GrowTube無論安裝在戶外或室內,只要光線充足或有妥善的人工光源,都能讓作物有絕佳的表現。
-
GrowTubes可以在作物不受損的狀況下被輕鬆搬運。
-
GrowTubes 系統耐用、輕巧且相當容易維護-比其他水耕系統更為便宜經濟。
椰殼纖維水耕法
在水耕系統使用椰殼纖維栽種的優點:
在許多系統設置中,我們相信使用椰殼纖維,或椰纖混和其他介質能帶來以下優勢:
-
椰殼纖維是一種天然有機、可生物分解的纖維,環保永續,也自然地成為當今水耕與精準農業最受歡迎的可再生的栽培介質。具有量輕、不皺縮、不易碎裂且不變硬的物理特性,且易於加工成各種形狀以配合作物特性與栽種形式。
-
原先栽種在椰纖土或泥炭土中的植物可以直接移植到GrowTube的椰殼纖維中,不需添加其他介質。椰殼纖維柔軟的質地,能夠讓植物根系輕鬆穿透依附其中,快速適應並發展出跟強韌的根系。
-
椰殼纖維具有絕佳的通風性,即使纖維完全被根系占滿,通風透氣效果依舊十分良好。在濕潤的狀況下,空氣仍能在根部區域循環流通,根部因此能夠保持絕佳的狀態。
-
椰殼纖維的保水性非常好,同時比其他許多合成纖維的保濕時間都來得長。椰殼纖維能夠含受其八倍重的水份,且流失的速度極為緩 慢,因此,系統停電或完全沒有澆灌供水時,作物仍可持續存活在椰殼纖維介質中36小時以上。栽培者可善用其保水特性,控制水流及澆灌頻率以節約用電。
-
椰殼纖維的纖維素比例中,佔有大量的木質素,能減緩腐爛分解的速度,使用年限最多可達3到4年。
-
椰殼纖維的pH值範圍介於理想的6.0-6.7之間,EC值也很低。
-
椰殼纖維內大部份為惰性材質,隨著時間漸漸形成高度的pH緩衝能力(Buffer),有助於植物克服因養分化合與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短期pH變動。
-
具有絕佳的陽離子交換能力(Cation-exchange capacity CEC )-此生長介質能儲存更多的養分陽離子,它能依植物所需以及介質本身的狀況加以保存或釋放營養元素與根系做離子交換。
-
含磷(10-50ppm)與鉀(150-450 ppm)和天然生長激素等大量的營養成份,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主要營養元素。
-
椰殼纖維具有天然抗菌的特性,有助於保護植物免受土壤傳播性病害的傷害。也能抑制像是腐霉菌類的病原。
準備營養液的準備與應注意事項
-
全新且尚未經過處理的椰殼纖維可能含有過量的鉀、氯化物和鈉鹽,可能會影響植物的成長與養分吸收能力。使用前最好先沖洗並用緩衝液浸泡以適當減少這些元素(如需配方緩衝液請與我們聯絡)。
-
椰殼纖維內含天然的鉀與硫磺,在調配初始營養液時可略為減少鉀與硫元素。
-
在植物生長期間,椰纖介質中硝酸鹽、鉀、鎂以及磷的濃度可能會逐漸增加,需要適時調整營養液配方。
營養鹽過多之徵狀
-
生長緩慢/停滯
-
葉面黃化
-
葉末端焦枯
-
葉面有鏽斑
椰殼纖維之沖洗與緩衝
以自來水沖洗椰殼纖維條
-
將椰殼纖維條裝入生長管
-
使用大型容器,例如:水桶
-
測量自來水中的EC值
-
將已裝入椰殼纖維條的生長管放置在水桶中
-
以自來水循環流沖椰殼纖維條(沖洗),直到流經椰殼纖維的水(出水)所含的EC值等於最初的EC值
-
移出生長管並倒空自來水
-
將桶內注滿蒸餾水(RO),並且將緩衝液的EC值稀釋至1.4,pH值調整至6.0
-
將已裝入椰殼纖維條的生長管放置在已稀釋的緩衝液中,並保持緩衝液循環流動
-
循環之後,取出生長管,將其直立晾乾
測量椰殼纖維的pH值
-
自根部周圍取出纖維樣本,與蒸餾水混合(1:5)後,再以pH酸鹼度計進行測量。